大连理工大学
新生报到
     迎新快讯 
    |
     报到须知 
    |
     院系风采 
    |
     本科生报到 
    |
     研究生报到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院系风采>>正文
能拓四海,动观天下—能源与动力学院欢迎你
2017-07-21 15:54     (点击: )

各位新生同学,欢迎加入能源与动力学院大家庭。

?  学院介绍

能源与动力学院是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动力机械、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现有教职工106人,包括正高级29人,副高级4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1人,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

学院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高层次能源与动力专业人才。下设两个本科专业: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内燃机、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等动力机械,及发电、海水淡化、余热利用等能源系统;2)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制冷及热泵技术、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及能源、环境政策和法规。

就业率:连续三年100%。

?  国内一流的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硬件条件,建筑使用面积32000平方米。

 

?  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体系齐全。设有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燃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海水淡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研究机构。

学院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973计划6项,863计划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6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6项。近5年,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7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9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发明专利转化10余项。

代表性成果: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技术、海水淡化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内燃机性能优化技术、高端大型透平机械关键技术等。

? 国际一流的实验设备,仪器设备价值超过1.5亿元

? 专业介绍

1)热能工程

热能工程研究所在热能工程专业的基础上于2012年1月成立。本学科在能源领域里从事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发,为国家能源和相关领域培养优秀人才,获得重要的科研成果。该学科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1名。

主要研究方向:海水淡化基础与应用研究、复杂传热与流动过程研究、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热力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研究、过程系统建模仿真与能源信息系统研究、超临界下热力水动力特性耦合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技术研究、高能量储存与传输技术研究。

研究所近年来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省、部及企事业科研项目百余项,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0余篇,申请各类专利10余项,获各类奖励近10项。

代表教授:沈胜强、李素芬、尹洪超、李本文、张博、郭飞。

2)动力机械及自动化

本学科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8名,形成了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学术思想活跃,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内科研院所及企业有较多的交流合作。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内燃机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内燃机主要研究领域有:内燃机燃烧与排放、代用燃料、新能源混合动力、内燃机振动、噪声与故障诊断、内燃机设计CAD及CAE、设备与结构安全性评价及寿命预测、内燃机工作过程模拟、仿真与优化、内燃机测试与电控、催化燃烧机化学反应动力学。

该学科近三年共承担众多的国家、省、部及企事业科研项目,项目金额近4700多万,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50篇,出版专著15部。

代表教授:隆武强、王正、冯立岩。

3)叶轮机械及自动化

本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培养归属于叶轮机械及流体工程研究所。研究所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

主要研究方向: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端离心压缩机、超临界混合工质蒸汽轮机气动热力学及现代优化设计;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和高精度数值模拟;叶轮机械与流体机械结构强度与转子动力学、自动控制与智能诊断;核级泵高效水力设计与性能研究;两相流动与传输特性及传热与控制技术等。

近五年,研究所共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俄政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辽宁省重大专项以及企事业项目70余项,总经费约3000多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省部市级以上科技鉴定项目和科技奖项5 项;出版专著4本。同时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开展了密切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师交流与合作研究;与国内各航天航空、船舶重工等集团公司、电力集团、大型叶轮机械等研发制造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代表教授:王晓放、徐宝鹏、贺缨、刘艳、冀春俊。

(4) 能源与环境工程

本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隶属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大部分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或者工作的经历。

目前本专业拥有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核磁共振成像实验室、低温高压磁悬浮天平实验室、精密三轴仪实验室、太阳能技术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实验室,挂靠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均为高端仪器设备,大部分实验设备是从国外购入的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设备,研究生可结合研究课题自主利用实验设备从事研究工作。

本专业近三年共承担国家、省、部及企事业科研项目70余项,项目金额近5100万,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400篇,其中SCI/EI检索300余篇,专利17项。同时,本专业还保持着与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并有教师的不定期互访研究及研究生的派遣协议等。

代表教授:宋永臣、唐大伟、穆海林、赵佳飞、宁亚东、刘卫国。

5)制冷与低温工程

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60%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

本专业主要研究先进制冷/热泵循环及工质物性研究、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吸收制冷/热泵技术研究、溶液浓度差蓄能技术及应用研究、生物质体内传热传质机理研究、食品保鲜机理研究与设备开发、海水淡化系统和关键设备研究、非牛顿流体流动与换热研究、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与流动分析、液冷系统传热及流动分析等。

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各类省、部级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10项,先后与香港中文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高校合作,承担香港创新科技署资助项目等,并联合培养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项。此外,本专业还与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教师的不定期互访研究及研究生的派遣协议等。

代表教授:徐士鸣、李维仲、郭亚丽。

?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能源与动力学院文化活动照片集锦

 

能源与动力学院2017届本科生毕业去向统计

近年能动学院本科生毕业去向主要单位汇总表

 

新人促新风,大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吸纳新鲜力量,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全力为前来就读的新生在学术和生活两方面提供周致服务,期待全体新生在这里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为自己奋发图强,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闭窗口